新達文西物理治療所-營業時間
周一至周五早上08:00~中午12:00、下午13:30-17:30、晚上18:00-22:00、周六早上08:00~中午12:00、下午14:00-18:00

【脊椎解離的發生原因與治療原則簡介 】
  

 

「脊椎解離」是學齡兒童以及正值發育的青少年常見的脊椎骨折,其發生位置在脊椎骨的「關節間部」,介於上小面關節與下小面關節之間,是脊椎骨中最窄小的部位。脊椎解離最常發生於第五節腰椎,其次為第四節腰椎,此兩節椎骨承受了人體上半身的大部分重量。在白人社會裡,脊椎解離的發生率約為3%~6%,男性約為女性的2~3倍(男性6.4%,女性2.3%)。就年齡而言,16~20歲是最容易發生脊椎解離的階段,其中又以年輕的運動選手為主要的好發族群。脊椎解離會造成解離椎骨與鄰近椎骨的活動度增加,使脊椎整體穩定度下降,造成脊椎滑脫,使產生解離的椎骨相對於下節椎骨往前位移。嚴重時,可能使椎間盤提早退化或椎骨變形。在脊椎解離發生的初期,大部分病人並不會感到疼痛,因此造成早期察覺的困難。

 

   發生脊椎解離的主要原因有先天性脊椎異常,以及後天的機械外力。在先天性脊椎異常方面,以患有隱性脊柱分裂(spinal bifida occulta)的人有較高的機會罹患脊椎解離(22~35%)。而引起脊椎關節間部傷害的後天機械因子,包含背部反⋯⋯覆地後仰、側彎、旋轉,以及持續過久的負重。由於背部在做後仰及旋轉運動時,關節間部所需承受的負載增加,因此包含此兩種形式的動作,例如:後仰合併左、右側彎,後仰合併身體旋轉..等,對關節間部的造成傷害最大。也因為如此,運動項目如體操、舉重、足球、划船..等,最容易引發脊椎解離。脊椎解離屬於累積性的疲勞傷害,因此即使是在脊椎可忍受範圍的承重,一旦負重時間過長,椎間盤吸震能力便會降低,相對地,椎骨承受的壓力便隨之增加。此時若沒有適當的休息,椎骨內即會產生微小傷害。如果微小傷害累積的速度快於骨組織癒合的速度,骨折便因而產生。

 

  並非所有罹患脊椎解離的病人都會感到疼痛,但疼痛是脊椎解離最先出現的症狀。骨骼在青春期時的快速成長是造成疼痛最常見的原因。疼痛通常可分為兩類,一是坐骨神經痛(sciatic type of pain),第二種痛是跛行痛(claudication type pain)。坐骨神經痛的產生是由於椎骨向前位移導致脊神經穿出孔狹窄,進而壓迫坐骨神經所致。病人的疼痛感會從臀部逐漸延伸至大腿、小腿後側,與椎間盤突出的症狀類似。跛行痛只發生在活動的時候,如:走路、站立..等。常見的疼痛位置為後背、臀部、大腿或小腿。當休息、坐下時,跛行痛則會減緩或消失。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症狀放大鏡】在家也可以動,舒緩『坐骨神經痛』運動!

很多人對於『坐骨神經痛』一點都不陌生,甚至有許多在職民眾都被這病痛困擾許久。長時間坐立與勞動過度的工作,同時缺乏適當的休息,讓脊椎承受很大的壓力與負荷,這樣長年累月的勞損,都會加快腰背退化的速度,進而增加罹患坐骨神經痛的風險。

而今天要為各位介紹的腰部運動與伸展動作,是適合一般人來練習,藉由活動腰椎關節、肌肉與神經線;但若本身患有或曾經罹患坐骨神經痛的人士,比較適合從物理治療師檢查後才可進行指定動作。同時,提醒各位⋯⋯,如果在練習過程中感到疼痛加劇,甚至停止後仍感到不適,就該立即停止並請教物理治療師。

動作一:腰椎活動,雙側轉動
仰臥,屈起兩膝,往左右慢慢擺動,來回進行10-20次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梨狀肌症候群】
「梨狀肌症候群」的症狀相似於椎間盤突出(intervertebral discitis)、腰椎神經根病變(lumbar radiculopathy)、大轉子滑囊炎(trochanteric bursitis)等其他常見骨科疾病,因此,也往往誤判梨狀肌症候群。根據統計,大約16%慢性下背痛的病患會造成工作上部分或完全失能,但事實上約有6%病患造成下背痛的原因是梨狀肌症候群。藉由正確認識梨狀肌症候群,往往可以減少許多不必要的治療處置或開刀。
梨狀肌是位於髖關⋯⋯節深處的肌肉,起於薦椎(sacrum)的第二到四節前側,往外背側連接於股骨大轉子(greater trochanter)的上內側。坐骨神經是腰椎及薦椎發出的神經根結合成束,往下穿入骨盆腔,再經由坐骨大切跡(greater sciatic notch)穿出骨盆腔來支配下肢的後側。大部分的人坐骨神經穿出骨盆腔的解剖位置是位於梨狀肌之下;然而,少部分的人會有正常的變異,其坐骨神經會穿入梨狀肌或被梨狀肌分為兩束,甚至兩者情況都有。因此,過度的運動、跑跳或髖關節扭轉可能使梨狀肌痙攣或損傷發炎,造成坐骨神經被擠壓而出現類似坐骨神經痛的症狀。

梨狀肌症候群的症狀
*坐姿、站姿或躺姿超過15-20分鐘會有疼痛產生
*疼痛或麻木感會從臀部向下延伸到大腿後側
*變換姿勢或伸展臀部肌肉時疼痛加劇,如:從坐姿或蹲姿站起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ITBFS) 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運動伸展

針對髂脛束摩擦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除了休息與上次介紹簡單又好用的肌內效貼布之外呢,這次再跟大家分享一個簡單又好用的方式,就是伸展運動!

伸展運動,其實就是將緊繃的肌肉與肌腱等部位放鬆,可以舒緩該部位的痠痛不適,更可以減少運動傷害發生的機率。
⋯⋯
在做伸展運動前要知道的重點:
1.在運動前、後都需要伸展,如有必要,運動中伸展也是可以的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髂脛束摩擦症候群(ITBFS) 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舒緩
想要立即舒緩髂脛束摩擦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Friction Syndrome)的症狀的朋友,除了拉筋與貼肌貼之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按摩」。按摩的好處很多,除了常見的消除疲勞,避免肌肉痠痛,減少運動傷害發生的機率,增加肌肉柔軟度與關節活動度,甚至某些特殊手法還可以調節身體機能,而按摩的方式千百種,甚至還有使用特殊的小道具,而我們在此就跟各位學⋯⋯員分享幾個簡單常見的按摩放鬆方式
在按摩之前,幾個重點跟大家提示一下:
1.按摩的時機:大部分的按摩都是在運動後實施,但某些特殊狀況會在運動前按摩
2.按摩的時間:這點因人而異,一般單一部位的按摩約5~10分鐘左右
3.按摩的力道:對於技術比較不純熟的人,建議都以輕柔為主,因為過大的壓力甚至可能造成肌肉組織受傷
4.按摩的地方:盡量讓被按摩者放鬆,以最舒服的方式躺著,如果有按摩治療床是最好的選擇,並注意顧及被按摩者的隱私
基本按摩技巧: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彈力帶運動法,改善薦髂關節機能失調 (上)】

根據University of Toledo Medical Center指出,薦髂關節是全身活動性最低的關節之一,其佔了所有下背痛原因的20%。使用彈力帶運動可以幫助舒緩薦髂關節機能失調。

傷害成因 :
薦髂關節站立、走路和跑步時承受了相當大的壓力。有很多因素可能會造成此關節的機能失調,包含:用來維持關節間連結的軟骨或韌帶受損、身體兩側的受力不均或是懷孕,使薦髂關節週遭的韌帶變鬆,導致關節滑移、受損。創傷、發炎及感染皆是薦髂關節機能失調的可能因素。

診斷 :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髕骨軟骨軟化症,久坐少動的年輕OL是危險群】
有些久坐不常運動,膝蓋並未過量使用的年輕上班族女性,一樣深受膝蓋前方疼痛困擾,馬筱笠醫師解釋,這是髕骨軟骨軟化症所引起,好發於20、30歲的女性,肌肉量不足,偶爾做瑜伽、有氧舞蹈時,就會覺得膝蓋疼痛。

髕骨是一般人說的膝蓋骨,當膝蓋在彎曲和伸直時,髕骨就會在股骨表面滑動,但若髕骨偏離了正常的滑動軌跡,就會導致髕骨股骨痛,若更嚴重就會出現髕骨外翻、軟化。
⋯⋯
形成原因常與先天骨骼結構有關,例如:骨盆較寬、O型腿、大腿四頭肌角度過大、大腿四頭肌無力或過緊、膝外側髕骨韌帶太緊、膝內側髕骨韌帶太鬆。長期坐著,屈著膝蓋,讓髕骨表面承受過大的力量,於是出現疼痛。

■如何處理?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健康運動】跟著做,一起解決『輕微下背痛』!

下背痛的改善方法,需依賴正確的診斷與因人而異的治療。而原則不外乎是急性疼痛期需多休息、復健治療中的熱療與電療也能達到止痛的效果。若合併有坐骨神經痛的症狀導致腿部與足部特定部位的痠痛麻木感則要搭配腰椎牽引治療,因為此方式能達到強迫休息、鬆弛緊繃肌肉與拉開椎間距離藉以紓緩徵狀。

復健治療病患須有耐性,規律的進行治療。一般來說,疼痛大概需要4周,而到麻木感則需要6~8周的復健治療,在疼痛舒緩後,病患就需要儘量避免彎腰或劇烈運動最少半⋯⋯年,同時須維持正確姿勢與背部強化運動,至於該如何正確進行運動,何時能開始運動就需要搭配醫療專業人員的建議。

其實下背部的運動主要目的在於改善背部柔軟度,強化肌肉,藉此改善症狀或不讓背痛再發生。疼痛急性期最重要的就是休息,而運動則需等到疼痛舒緩恢復期,並在醫療人員指導下方能進行,避免再次受到傷害。切記,復健運動要持之以恆,每日早晚各15分鐘,次數或強度要視情況循次漸進,若感到疼痛或不適則該立刻停止,同時諮詢醫生或復健師,調整運動方式與細節。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您一定要了解的『頸椎症候群』!

近幾年,有很多肩頸不適而就醫的病患數量增多,原來較常發生在老年人的頸椎病,但現在患有此病的年輕人有明顯增加的趨勢,病患大多都集中在長時間處在同一種姿勢、頭頸部活動頻繁、或從事頸部容易受傷的職業,像是常坐辦公室上班族、電腦操作員、教師等,這些人罹患頸椎病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很多。

頸椎病,包含頸椎骨刺增生、頸項韌帶鈣化、頸椎間盤萎縮退化等病變。由於此病會壓迫到頸神經根、頸部脊髓、椎動脈、交感神經等而導致一系列的綜合症候群,輕者頭、⋯⋯頸、肩、臂會有麻木疼痛感,重者則有可能導致肢體痠軟無力、大小便失禁、癱瘓等。

引發頸椎病的原因大多包含頸部勞損,像是長時間低頭工作等。而外傷、頭頸部的任何損傷都可能引發頸椎病、頸椎間盤的退行性病變等。頸椎病依照其受壓部位不同,大多分為頸背型、脊髓型、神經根型、交感型、椎動脈型等。整理如下: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騎單車帶來不舒服的膝蓋?保養原則報您知!

單車運動雖然是既健康、安全性也高的有氧運動,且從事單車運動而發生的運動傷害患者不多,但仍有大部分的單車族在長時間騎單車後,會感到膝關節疼痛,其原因就在於髕骨軟骨發炎。

(一)『膝蓋前側』發生疼痛-『大髕骨擠壓症候群』:
此為單車族較常見的症狀,大範圍的股四頭肌群經過髕骨附著至小腿。當人在彎曲膝蓋時,會把髕骨往後擠壓大腿骨,讓髕骨骨關節發生極大的壓力。在踩踏的推蹬時,人體很少能完成膝蓋伸直的最後35度,這部分的動作範圍大⋯⋯部分是由股內斜肌來控制。長期下來,仔細觀察會發現膝蓋外有外翻的現象,與較少使用到的內側相較下,外側肌肉則會變得較為強壯與緊繃。

那為何會發生『大髕骨擠壓症候群』?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