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腰痛反反覆覆好不了嗎?」,可能是胸廓位置錯了!!!】
許多長期承受腰痛之苦的民眾應該有這樣的經驗:「接受按摩、整脊、拉腰處置後,背痛可獲得緩解,但過一陣子後腰痛又會再度復發,似乎無法從這樣的循環獲得解脫」,如果你也是有這樣的經驗,那趕快躺下來,請別人幫你觀察一下胸廓位置對不對吧!
躺下來時,正常胸廓外觀需較為平坦(意思是橫膈膜相較骨盆底肌是趨近互相平行的,如上圖),如此「橫膈膜」與「骨盆底肌」可合力於脊椎前方順利形成一個氣囊並給予腰椎一個強大支撐力。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腰痛反反覆覆好不了嗎?」,可能是胸廓位置錯了!!!】
許多長期承受腰痛之苦的民眾應該有這樣的經驗:「接受按摩、整脊、拉腰處置後,背痛可獲得緩解,但過一陣子後腰痛又會再度復發,似乎無法從這樣的循環獲得解脫」,如果你也是有這樣的經驗,那趕快躺下來,請別人幫你觀察一下胸廓位置對不對吧!
躺下來時,正常胸廓外觀需較為平坦(意思是橫膈膜相較骨盆底肌是趨近互相平行的,如上圖),如此「橫膈膜」與「骨盆底肌」可合力於脊椎前方順利形成一個氣囊並給予腰椎一個強大支撐力。
⋯⋯【妙用貼紮和伸展運動!拯救你的含胸、圓背! 】
➤什麼是含胸圓背?
許多人都知道,低頭玩手機,玩平板,或是在不正確的姿勢下使用電腦,會造成肩頸的痠痛,但除此之外,是否有發現你的身型也正在悄悄的改變?⋯⋯
做個簡單的測試,側身站在全身鏡前面,如果你發現脖子像烏龜伸頭般,背像貓弓背狀,這就是含胸圓背的表徵,如果長期不加以改善,會造成駝背的現象,更會產生種種因頭頸問題而衍生的連鎖反應! 就讓我們來好好認識這個容易被輕忽的現代文明病。
➤了解正確姿勢即刻改善
許多人因長期有肩頸痠痛問題,所以選擇定期去做肩頸按摩,大多能達到緩解痠痛效果;但這些方法往往只達到 “治標” 而沒有 “治本”的效果,原因何在呢? 因為我們往往低估了 “長時間姿勢不良” 這個習慣性因素,會對我們肌肉神經產生的嚴重影響。
肩頸會痠痛,最重要的原因在於人的頭部佔了體重的1/8,理想的標準站姿,從上到下,我們可以觀察人的耳垂(earlobe)、肩峰(acromion)、股骨大轉子(greater trochanter)、外側膝蓋中點(axis of knee)和腳踝外踝(outside ankle joint)應該保持一個垂直線,坐姿時,保持股骨大轉子、肩峰、耳垂三點垂直於地面,確保頭部重量是在骨盆正上方,上半身才不會偏離身體的中軸線。
根據國外的醫學研究發現,不同的頭部的位置與頸椎承受重力有很大的關連 :
【三招教你如何訓練完美黃金背肌!】
在健身風氣日益高漲,『身材才是王道』的觀念開始深植人心,越來越多人趨之若鶩往健身房湧進。本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完美背肌的訓練方法吧!
★ 各位認真的學員知道背部訓練有什麼好處嗎?
⋯⋯對於追求健美體態的人來說,完美的倒三角背影肯定是身材的王道!而一般人的活動都集中在身體的正面(我想大家沒事不會手伸到背後去用鍵盤),導致身體的力量通常都集中在前側,
使得背部的肌肉通常都是被拉長而且較為無力的。
例如:胸小肌過緊,導致肩膀容易向前垂落(圓肩)。刻意追求胸肌訓練的人,更容易忽略背側肌力平衡的訓練,導致出現圓肩。所以即使胸大肌在訓練後有明顯的肌肥大,但是整個人的體態卻顯得佝僂。
★ 三招教你訓練完美黃金背脊肌:
一. 、坐姿划船(Seated row)【圖1】:主要訓練肌群為闊背肌(Latissimus Dorsi)及肩胛骨(Scapula)中間的菱形肌(Rhomboid),當然也會練到手臂的二頭肌。
[圓肩駝背不要來-放鬆胸前 加強肩胛]
A.
雙手抱頭將胸椎部分躺在滾筒上
上半身向後躺,手肘向下微微下壓⋯⋯
伸展胸椎及胸前筋膜
B.
將手擺在90度-90度,靠在牆或門框上
腳踩弓箭步,利用身體向前來伸展胸肌
【帶媽媽一起伸展 有效擴胸不圓肩】
母親節快來了,快來關心一下媽媽的身體~
雙手長時間在身體前方操作物品,多是上臂內旋的動作,或習慣維持駝背姿勢,都會讓胸大肌縮短緊繃,肩關節內旋容易使旋轉肌群受壓發炎,也可能進一步造成肩頸痠痛的問題。外觀上,看起來圓肩和胸背寬厚更是女性的惡夢。
辛苦的媽媽因為長時間煮菜作家事,久而久之忘了注意自己的姿勢,正是駝背胸大肌縮短緊繃的好發族群。⋯⋯
來帶媽媽一起作伸展:
1. 站姿,將一腳往前踩一步,雙手握拳豎起大拇指,將大拇指朝前。
2. 吸氣:彎曲前腳膝蓋,往前往上挺胸,把手臂向外轉,大拇指朝向外。
3. 吐氣:回到初始動作。
《單車運動》小心中招!如何避免單車鎖骨骨折?
在自行車運動中,跌倒是非常常發生的運動傷害,特別是剛使用「卡踏」的新手朋友們,對於腳被綁住一時還無法適應,更容易因此而跌倒;而一般人跌倒,最基本的本能反應就是用手去撐地,以避免頭部直接撞擊地面,而在此動作下,很容易造成手部或者肩膀的受傷,如果撞擊力量過大,根據牛頓第三運動定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理論來說,反作用力會從地面藉著手部傳達到肩膀,因為結構的關係,就很容易造成鎖骨(Clavicle)的骨折;但可別一聽到骨折就覺得很恐怖,其實經過適當的醫療處理與休養復健,一樣可以回到運動場上的!
前世界冠軍蘭斯阿姆斯壯(Lance Armstrong),也斷過鎖骨但復原後還是依然拿冠軍就是最好的例子!這篇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鎖骨骨折吧!
⋯⋯鎖骨骨折,其實不一定要開刀,如果骨折的狀況不是太慘烈,骨頭也沒有刺穿皮膚的話,很多醫生會傾向於使用保守療法,用個護具或輔具(通常是8字固定帶),將你的身體固定在一個比較適當的位置,讓骨頭慢慢自己長回去,通常需要8周或更長時間,注意在復原的時候不要有太大的動作以免骨頭無法正確接合,會造成一些後續的問題。
而什麼情況下需要開刀呢?就是骨頭斷成好多段,或者有刺穿皮膚,或者有影響到重要的神經與血管,再或者你是職業的車手,必須要趕快回到運動場上,那醫生就會選擇使用手術治療以加快復原時間與情況。如果是選擇開刀處理骨折的狀況,要特別注意手術後的傷口照顧,別因為現在醫學進步,開刀的傷口很小就忽略了術後照護的部分,很多朋友就是因為沒注意,而導致傷口感染,造成更嚴重的後果,這就得不償失了,特別是很多朋友等不及想要去運動,汗水夾雜髒污細菌,可是很容易引發感染發炎的!要特別注意!
在鎖骨復原的過程當中,你會感覺到肩膀動作受限,手部動作也會受限,只要有動到肩膀動作的部分,很可能都會引發劇烈疼痛,而比較重要的是,要避免骨頭癒合的位置不對,造成骨頭的長度增加,或者縮短,對於日後肩膀的活動都會造成影響,且會提高再度受傷的機率,所以如果受傷了,雖然心中很想趕快活動,趕快回到運動場上,但還是必須耐住性子好好的復健,才能夠順利地回到運動場上歐!
參考資料
【運動保健】手臂一路麻到底!胸廓出口症候群發威了!
有沒有人常常整隻手臂痠麻,手掌總是冰冷,有時候還會突然使不上力呢?檢查自己是不是偶爾感到胸悶或是肩頸痠痛。如果以上皆是,很有可能就是胸廓出口症候群(Throacic outlet syndrome)!這跟腕隧道症候群又不太一樣。
胸廓出口症候群(TOS),簡單來說就是肩膀附近的神經血管路段被骨骼或肌肉壓迫導致手臂出現各種疑難雜症。骨骼先天性異常或是骨折等其他病變,都有可能壓迫到附近通過的臂神經叢和鎖骨下動靜脈。比較常見的是肌肉問題,胸小肌或斜角肌過緊、纖維化、不正常增生,使本來要給神經血管走的胸廓出口變狹窄,導致血液和神經傳導受到阻礙,循環不佳、手掌冰冷蒼白;神經壓迫會有疼痛、麻木及無力感,嚴重的話可能會讓細胞壞死或是癱瘓,手臂壞掉就再也不能動了。
⋯⋯為了避免這麼恐怖的事情發生,我們能做的就是針對肌肉做放鬆。
由於頸部附近的神經血管複雜,不建議自己隨意做按摩,但可以做一些伸展來舒緩。
今天教大家兩招改善手臂痠麻的伸展法
第一招:伸展頸部的斜角肌(以伸展左側為例)
這個動作非常的簡單
★認識你的闊背肌(Latissimus Dorsi)
闊背肌是背部最寬的肌肉,他的淺層薄狀纖維起於下背部,上行至軀幹側邊,並在腋下匯集成一個厚厚的肌束。闊背肌的兩端都很難凸顯出來,然而它 位於肩胛骨外側緣旁邊的中段部分就很容易摸到。
闊背肌主要功能是使肩部伸展、內收、內旋。在所有拉類動作中,闊背肌都會參與,無論是水準拉類動作(如划船),還是垂直拉類動作(如引體向上)。垂直拉類動作對闊背肌的刺激更強烈。
闊背肌的肌肉起點包含肩胛下角、最後六節胸椎、胸腰肌膜以及後髂脊,連接到肌肉終點肱骨結節間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