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達文西物理治療所-營業時間
周一至周五早上08:00~中午12:00、下午13:30-17:30、晚上18:00-22:00、周六早上08:00~中午12:00、下午14:00-18:00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關節退化的元兇:下肢骨架歪斜」趕快自我檢查看看吧!】

許多下肢(膝蓋、腳踝、髖部)不明原因的疼痛、退化都和「下肢關節壓力分佈不均」有密切相關,讓整個下肢長期處於關節受壓不均狀態,而主要原因來自於「下肢骨架歪斜」。
有關「下肢骨架歪斜」有一個代表性的指標就是「旋前足」(上圖),「旋前足」為一種腳板向內側塌陷的現象,通常會合併整個下肢向內扭曲與骨盆歪斜,當整個下肢有出現這樣的骨架扭曲現象時,許多關節的磨損壓力與肌腱拉扯力道會逐漸增加,這時有的人就會逐漸出現腳底痛、或腳跟痛、或膝蓋某個點會痛、屁股某個點會痛,這種歪斜的關節磨損壓力累積到一定程度時,就容易引起關節退化。
如果「旋前足」現象有一隻腳比另一腳特別明顯時,通常這種類型的旋前足都是因其它地方骨架歪斜(如:骨盆、髖關節、長短腳..)所代償而來的現象,原因常和足部本身無關。⋯⋯
這裡提供一個簡單測試,自我檢測下肢排列是否正常:
1.自然站姿,兩腳與肩同寬
2.兩腳尖統一朝前
3.分別觀察兩隻腳大拇趾至小拇趾距離是否一樣寬。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球肘 VS 高爾夫球肘 】

手肘不舒服的朋友們,是不是常被說你這是網球肘或是高爾夫球肘啦!心裡卻想說可是我又沒有打網球,是不是沒有打網球就不會發生網球肘的傷害?那打高爾夫球就只會得到高爾夫球肘嗎?

網球肘稱為外上髁炎,大多是腕部伸肌肌腱過度使用造成的傷害,高爾夫球則是內上髁炎,腕部屈肌肌腱過度使用的傷害。因為過多的負擔造成發炎。內上髁炎(高爾夫球肘)特色是手肘內側疼痛,更常見的外上髁炎(網球肘)則是手肘外側疼痛。這些肌腱的壓力增加很有可能是手肘、手腕或肩關節的肌肉失衡所造成。這個失衡可能呈現出關節角度缺失,手肘伸直會不舒服,手腕無法自在活動或產生疼痛。

⋯⋯

透過簡單動作的自我檢測了解自己手臂的狀況:
1. 手往前抬時,手肘打不直或是會不舒服。
2. 手往後伸時,手肘打不直或是會不舒服。
3. 手肘伸直時,手腕彎不起來或是會不舒服。
4. 手肘伸直時,手腕翹不起來或是會不舒服。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招教你如何訓練完美黃金背肌!】

在健身風氣日益高漲,『身材才是王道』的觀念開始深植人心,越來越多人趨之若鶩往健身房湧進。本接下來就讓小編來為大家介紹完美背肌的訓練方法吧!

★ 各位認真的學員知道背部訓練有什麼好處嗎?

⋯⋯

對於追求健美體態的人來說,完美的倒三角背影肯定是身材的王道!而一般人的活動都集中在身體的正面(我想大家沒事不會手伸到背後去用鍵盤),導致身體的力量通常都集中在前側,
使得背部的肌肉通常都是被拉長而且較為無力的。
例如:胸小肌過緊,導致肩膀容易向前垂落(圓肩)。刻意追求胸肌訓練的人,更容易忽略背側肌力平衡的訓練,導致出現圓肩。所以即使胸大肌在訓練後有明顯的肌肥大,但是整個人的體態卻顯得佝僂。

★ 三招教你訓練完美黃金背脊肌:

一. 、坐姿划船(Seated row)【圖1】:主要訓練肌群為闊背肌(Latissimus Dorsi)及肩胛骨(Scapula)中間的菱形肌(Rhomboid),當然也會練到手臂的二頭肌。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大腿後側筋很緊嗎?」小心! 將是罹患「椎間盤突出」高危險群】

每天需要一直「坐著」工作的朋友們請注意瞜! 「長期久坐」容易使大腿後側肌群(膕旁肌,Hamstring)處於過度緊縮的狀態;根據研究顯示,「大腿後側肌群緊縮」會使我們彎腰過程中,「骨盆的活動空間」受到限制(右圖),使大量壓力落在腰椎的椎間盤上,因此「大腿後側肌緊縮」罹患「腰椎椎間盤突出」的風險為一般人的數倍唷! 如果你的工作型態也是需要「一直坐著」的朋友,趕快站起來彎腰看看,是否你的彎腰姿勢和右圖彎腰的樣子一樣呢?

 

Y24.png  

 

轉載自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久坐起身喀喀響,當心是彈響髖症候群(上)!】

今天要跟大家介紹的是彈響髖症候群,這個症候群的徵狀就跟名字敘述一樣,當你活動你的髖部時會發出喀喀聲響,此時你會感覺到有東西在你的股骨頭(Femoral Head)旁邊上滑來滑去,嚴重時還會伴隨著疼痛。

彈響髖症候群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部分:

⋯⋯

一、 外側滑動

當我們的髖關節屈曲、內收、內旋時髂脛束和臀大肌會通過大轉子,此時如果這些通過大轉子的肌肉太緊或肌肉組織增厚,便會發出聲喀喀響,同時也可摸到一條粗粗緊緊的肌纖維束滑動。另外一些結構上的問題也可能會發生,例如:股骨頸角度小、大轉子較突出、髂骨寬度小等等。

補充:股骨頸就是在股骨頭跟股骨幹之間的部分,而股骨頸角度則是股骨頭與股骨幹連線角度,一般正常角度大約為120~130度。

二、 內側滑動

主要是由髂腰肌(iliopsoas)所造成的,當髖關節要伸直時如果髂腰肌太緊或變厚時會滑過髂恥粗隆(iliopectineal eminence)、股骨頭、恥骨緣(pubic rim)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避免ITBS,肌肉協調必用必學方式!】

無論你是不是馬拉松運動的愛好者,一定有機會聽到身邊的朋友在討論參加馬拉松比賽的事情。近年來台灣的馬拉松賽事如星火燎原般的拓展開來,根據統計,在台灣每周有三至六場大小馬拉松,平均每場有五千至一萬人,也就是說~每年都有大約200萬人次在台灣這片土地上跑透透!真的是非常驚人的一項數據。

雖然隨著運動科學的普及,多數參加馬拉松的跑者也不同於幾年前的「一日跑者」,逐漸懂得透過平日的訓練和裝備的搭配練習,來減低路跑運動造成的運動傷害;但光靠這些,還是無法完全避免運動傷害的產生。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髂脛束症候群、膝關節磨損、髕骨股骨症候群等,都是下肢使用過度可能衍生的傷害,而其中,髂脛束症候群又是在大量的路跑後常出現的症狀,現在很流行使用滾筒(Roller)來做髂脛束的放鬆,但這種方式,真的能夠有效的預防症狀再次發生嗎?

⋯⋯

小編今天就帶大家再深入了解一次ITBS的產生原因。

「髂脛束」,顧名思義是一條在髂骨 (ilium)和脛骨(tibia)中間的組織,髂脛束是一束厚厚的筋膜束,有點類似肌腱的質地,起點跟闊筋膜張肌和臀大肌連接在一起,往下則和脛骨外髁連接在一起。

髂脛束共跨過了兩個骨頭突出點,即股骨大轉子(Greater trochanter)及股骨外上髁(lateral epicondyles),當膝關節伸直時,髂脛束位在股骨外上髁的前側,而膝關節彎曲時,髂脛束會滑過股骨外上髁,移至其後側。當膝蓋重複伸直彎曲動作時,髂脛束就會在股骨外上髁上滑動,雖說股骨外上髁上有滑囊幫助潤滑,但一旦重複性的動作過量,就會使得IT Band與股骨外上髁產生摩擦發炎,IT Band的滑動受到阻礙,就會造成活動時的疼痛。

回到最前面我們提到的,IT Band如果緊繃,那麼用時下非常流行的Roller來滾一滾放鬆它,是不是就可以避跑後摩擦疼痛的症狀產生呢? 乍聽之下好像很合理,但其實,引起IT Band緊繃的可能性很多,包含連接在上端的闊筋膜張肌和臀大肌,以及包覆我們大腿的股四頭肌,都是可能造成IT Band緊繃的源頭,如果抱著 “痛哪裡,滾哪裡”的觀念來使用Roller,很可能對組織本身的傷害更多於伸展帶來的益處。而當我們在覺得自己有IT Band疼痛症狀時,也最好先找專業的醫務人員諮詢,評估到底是單純的股外側肌的拉傷,還是確實是IT Band摩擦所引起的疼痛。

依據研究發現,IT Band出現問題往往是因為「臀中肌Gluteus Medius」沒有被正確的啟動,人體的肌肉群就像是在同一間公司一起工作的同事一樣,每個人各司其職但又有工作要協力完成。而這些一起協同我們做某些特定動作時一起用力的肌肉,就像是同一個部門的同事正在一起執行某項專案一樣。我們可以把臀中肌想像成負責穩定我們跑步姿勢專案的同事,但臀中肌前輩因為我們生活型態久坐,少運動的關係造成它長久無法發揮,缺乏工作動力,真的要執行專案時力不從心,穩定跑步這個重要工作就會落到闊筋膜張肌和IT Band的身上。同樣的道理,如果我們的股內側肌和股外側肌相較於股直肌和腿後肌群疲弱,為了平衡整個下肢動作的穩定,一樣會需要IT Band來替我們負擔更多的工作。如此一來IT Band就更容易緊繃緊張,造成摩擦發炎的機率上升。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圓肩駝背不要來-放鬆胸前 加強肩胛]

A.
雙手抱頭將胸椎部分躺在滾筒上
上半身向後躺,手肘向下微微下壓⋯⋯
伸展胸椎及胸前筋膜

B.
將手擺在90度-90度,靠在牆或門框上
腳踩弓箭步,利用身體向前來伸展胸肌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走一走常膝蓋痠痛、軟腳嗎?」,可能大腿內側太緊了】

「平時都正常,但只要走路,膝蓋就很容易痠,甚至有時還會有軟腳的感覺」總以為是自己「年紀到了」,到底發生什麼事了呢? 其實很可能只是「大腿內收肌太緊了」!

我們無論是站著、走路、跑、跳..時,膝蓋都須要能維持在「直線上(不往內或外偏移)」,我們稱為「膝蓋控制的能力」;假如「大腿內收肌太緊」時,就容易形成一股「將膝蓋或大腿往內拉扯」的力量,這就容易使我們在走路或跑步時,膝蓋失去維持在一直線上的控制能力,增加關節負擔、變得不好用力,這時就容易出現「走一走,膝蓋出現痠痛或軟腳的感覺」唷!

 

Y23.png  

 

 

轉載自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久站就腰痠嗎? 可能「足弓塌陷」了】

你有「久站、走久時會腰痠背痛」的困擾嗎? 很可能原因來自於「骨盆前傾、核心肌塌陷」,當骨盆前傾時,會導致維持身體直挺姿最重要的「核心肌群」瓦解掉,腰椎已不在是以「肌肉用力收縮」的方式維持站姿,而改採「關節卡關節」 (腰椎前凸)的代償方式撐住腰椎,只是長時間下來腰椎的關節面會承受不了負荷而開始哀號起來,這也是為何「骨盆前傾」的人常是久站、走久時腰痠背痛的原因,那為何會有『骨盆前傾問題』呢?

引起骨盆前傾問題,常與「不良姿勢、長期久坐習慣」有關,除此之外,「足弓塌陷」也是引起「骨盆前傾、核心肌塌陷」常見原因之一;根據2007年發表於gait & posture的研究期刊報告顯示,當兩側「足弓塌陷」 (旋前足)時,會使兩側下肢向內旋轉,會帶動骨盆產生前傾動作。

⋯⋯

你有骨盆前傾問題嗎? 先觀察自己足弓有沒有塌陷吧!

 

Y22.png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走路常膝蓋痛一下、軟腳的感覺」, 檢查確都正常,好奇怪..】

相信一些民眾常會有這樣的經驗「走路時,偶而會出現膝蓋痛一下或軟腳一下的感覺」,但去檢查時又沒異樣,令人感到十分困擾,卻又不知該從何處保養起;假如你有常有類似經驗,很可能是「膝蓋控制力」出問題了!

「膝蓋控制力」是指走路、跑步、蹲下、坐下..時,膝蓋「維持在一直線」(不會往內或往外偏)的能力。當「膝蓋控制力」出問題,使膝蓋無法維持在一直線上時,附著於「膝蓋上的筋」承受的張力就會不平均,有的肌群會被繃的比較緊,變得不好用力、容易疲乏,這時就容易出現「走路時,膝蓋痛一下或軟腳一下」的現象。

 

X274.jpg  

 

 

轉載自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