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近年台灣捲起了一陣『單車風潮』,騎小折、騎單車登山等,騎自行車已經慢慢成為一種時尚的健身方法,但要提醒各位,騎車單對於場地、天氣等有一定要求,且雖然進行運動固然很好,但若因此而發生運動傷害便得不償失,而騎單車最常發生的就是膝蓋疼痛,那膝蓋疼痛的原因則有以下三種:
1-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
2-髕骨軟化症⋯⋯
3-髂脛束摩擦症候群
【怎麼「枕」才無憂?】
古人說「高枕無憂」,但現代醫學認為,枕頭太高或太低,對頸椎都不好,墊錯位置更會出問題,短期可能痠痛不舒服,長期則難逃挨刀大手術。
醫師表示,睡眠時如何正確的墊枕頭非常重要,枕頭一定要墊到脖子處,民眾可自我測試,當躺下時,下巴最低處若朝天,就表示枕頭太低,若下巴往下壓,即枕頭太高,下巴應該保持水平,才是舒服且正確的枕頭高度。
睡眠佔人生的三分之一時間,姿勢不可不慎,像有些家長以為讓孩子睡硬板床,骨頭才會長得正,其實人體臀部、腰部、肩膀三處的肉多少不同,硬板床會讓身體曲線處不能貼到床面,以致不能放鬆休息,不舒服也不健康。
還有很多人習慣不墊枕頭,睡覺時頭會向後仰,頸椎承受的壓力比向前仰時還高出一倍,長期下來,一定會出問題。至於枕頭的高低,年輕人可稍低,年紀大後要稍高些,因為頸椎的柔軟度會隨年齡改變,愈老愈僵硬,就需要更多的支持。
建議,平睡(仰姿)時,枕頭要剛好從整個頭部一直墊到脖子,不能墊到肩膀,更不能只墊到後腦一半之處,膝下最好安置一個小枕頭;側睡時高度要加高一倍,兩膝間也要夾個小枕頭;趴睡最好避免,因為頸椎會承受過大壓力;起床時則要記得先側姿,手扶著起來,再下床,不要直接仰臥著就坐直起身。他特別強調,不論姿勢再怎麼正確,固定太久都不宜,久了一定要換一換,睡覺要翻身! 坐久要站起來動一動,脊椎才能保養好。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生也表示,睡姿不好往往引發頸肩肌肉痠痛或頭痛,嚴重者還會胸悶。
頸椎繞圈運動可能會壓迫您的頸神經導致一些問題。
老實說,許多人都曾經做過不適合自己的頸椎繞圈運動,尤其是後仰方向的動作,這些不適合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
在來談頸椎繞圈的潛在風險前,我們先來觀察頸椎的構造 :
頸椎共有七節 C1~C7 (有趣的事實:大多數的哺乳動物的頸椎都有7節,無論是人、老鼠、長頸鹿還是鯨魚)。
【常常頭痛或頸部僵硬痠痛 ? 試著放鬆您的枕骨下肌群吧~】
您是常用電腦的上班族、低頭念書的考生、還是街上常看見的低頭族呢? 這些都是可能會有頸因性頭痛的族群喔~
當姿勢不良,頭部過度前伸,此時上頸椎後仰、下頸椎過度彎曲,造成駝背、圓肩的姿勢。此時枕骨下肌群緊繃,枕骨神經受到刺激會導致頸部和頭部後方產生慢性疼痛。這類的疼痛通常會以頸部及頭部為基礎往旁邊及側面蔓延,並產生『疼痛-痙攣-疼痛』的週期。治療枕骨疼痛的方式通常使用藥物,按摩治療及注射類固醇。正確的運動也可以改善疼痛。但在嘗試運動之前要諮詢您的醫生。
枕骨下肌群伸展
坐有靠背的椅子,並讓頭部和頸部及脊椎維持成一條線。將右手中指跟無名指放在下巴上,慢慢將自己的下巴往後推,像是要推出雙下巴。嘴巴要保持閉上。試著將頭往後移動。你應該感受到頸部後方及側邊和頭顱的基底會感受到伸展,維持這個動作一陣子,接著放鬆。
頸部旋轉
坐在椅子上或是筆直的站著。慢慢地將頭往右轉,頭部保持筆直,在不產生疼痛的情況下,盡可能伸展,看肩膀的上面並維持伸展的姿勢一陣子。將頭帶回中心點之後接著將頭往左轉,看左邊肩膀的上方,維持伸展的姿勢一陣子接著將頭帶回中心點。每天重複這個運動數次。
頸部伸展和彎曲
【抽筋急救 腳趾往上勾】
很多人有過抽筋的經驗,輕微的大約幾秒鐘就結束,嚴重者要幾分鐘才緩解,有時候抽筋處造成的疼痛,持續好幾天才會消失。
以下列舉常見抽筋原因及處理方式:
1老年人缺少鈣質:老人家容易因身體老化,攝取鈣質不足造成抽筋。建議多服用小魚乾、牛奶、堅果類或直接服用鈣片。也可讓中醫師把脈看診後,依體質服用龜鹿二仙膠、六味地黃丸或右歸丸。
2年輕人運動過度:運動前若沒有暖身或運動時間過長,造成肌肉痙攣收縮而疼痛。若小腿後側抽筋,可於發生疼痛時,趕緊將足趾往上勾,抽筋就會減緩,事後輕輕按摩患處即可。
3靜脈曲張:有些人因為長期久站或久坐,造成下肢循環不良,產生靜脈曲張。因為血液流動不暢,也會造成下肢抽筋情形,此時需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藥。如血府逐瘀湯、疏經活血湯。平時可穿彈性較佳的褲襪保護,並於睡前抬高腿部10至15分鐘,幫助血液回流。
4半夜抽筋:多數因身體虛冷,晚上溫度下降,加上身體處於休息狀態,建議可於睡前熱敷容易抽筋的部位,並穿著襪子及長褲入睡。中藥可選用附子理中湯、補中益氣湯。
如果抽筋只是偶發性,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困擾;若經常發生,並引起肌肉疼痛、情緒欠佳等,還是要讓醫師針對問題治療較好。
傳統推拿與物理治療的比較
不論是接受哪一種治療,在治療前都應該有仔細的評估,然後根據診斷,給予適當的治療,才是正確的醫療行為。千萬不要隨便在坊間的國術館、跌打損傷或找整脊師做治療,在沒有正確診斷的情形下,是很危險的。
源起
推拿按摩,是非常常見的中醫與民俗療法的手法之一。首先要說明何謂民俗療法,對於宣稱有療效的治療行為,但其理論基礎又不屬於中醫或西醫的治療方法,即稱為民俗療法。坊間常見的推拿,除了正統中醫的推拿之外,也以氣功養身、腳底按摩、美容理療等各式各樣的名目出現,而其理論依據則都是由中醫所發展出來的,是以經絡、氣血循環、陰陽五行為理論基礎。因此傳統推拿的部分以中醫的推拿手法來做討論。
物理治療則是屬於西醫系統,是由西方醫學所發展出來的,經歷的時間較短,在西醫系統中只有近百年的時間,而在台灣的發展也不過近五十年的時間。雖然時間較短,但是發展卻很快速,因為這些治療方法,都是經過許多的實驗才發表出來的。而西醫所謂的物理治療則是以肌肉骨骼、神經血管系統等人體的解剖系統為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