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身體部位】認識你的足部結構:

我們的足部構造主要是由26塊骨頭、19條主要肌肉(還有許多其他小肌肉群)和超過一百條的韌帶所組成的;足部內側有一凹陷處稱為足弓,足弓主要靠韌帶給與骨頭支撐,在走路時亦需要肌肉來穩定足弓,另外在足底的部分還有一片由腳跟連接到蹠骨的足底筋膜,負責承受全身的重量及吸收走路時的地面反作用力。足部主要的功能為支撐及推進,訓練足部肌肉跟足部功能是非常重要的,現代人常因為足部功能不足或步態不正確、穿著不適當的鞋子而造成足部的問題。
步態:我們的步態主⋯⋯要分為站立期(stance phase)及擺盪期(swing phase)。站立期從足跟觸地開始(heel contact/initial contact),足部會做後旋(supination)的動作,接下來會將身體重心往前移動,進入全足站立期(Mid stance),足部此時是做前旋(pronation)的動作,緊接著的是足跟離地的推進期(propulsion),而站立期在腳尖離地(toe off)瞬間結束;擺盪期則是從腳尖離地瞬間到下一次腳跟著地前;我們在走路和跑步時的步態是類似的,但走路時並不會有雙腳同時離地的瞬間。而通常會造成傷害是因為足部太過僵硬、柔軟度不足,或因為不適當的前旋所致。
足部常見的傷害有:腳踝扭傷、脛骨疼痛(shin splints)、足底筋膜炎(farcia)等,這些都可以藉由訓練小腿及足部肌肉來避免,當然訓練完也不要忽視伸展的重要性,維持肌肉柔軟度,例如:經常腳踝扭傷的人(內翻)可多訓練腓骨長肌、做足部外翻(eversion)的動作;而足底筋膜炎的人可以多做墊腳尖(plantar flexion)或以腳趾抓毛巾的運動;若是有脛骨疼痛問題的人也可以藉由伸展足部蹠屈肌(plantar flexor)與強化背屈肌(dorsiflexor)來避免受傷喔。
 
X108.jpg  
 
 
「本文章轉載自肌內效好好玩粉絲團 http://www.facebook.com/kinesiologytapingdi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