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頭的過勞-疲勞性骨折Part1】

什麼是疲勞性骨折?😰

疲勞性骨折(fatigue fracture),或稱壓力性骨折(stress fracture)主要是指骨骼經過長期反覆運動或過度訓練以後,因為骨頭承受不了壓力,而且沒有適度休息的時間恢復,因此產生了結構性的小裂痕,造成骨骼疲勞衰弱的情形。這樣子的裂痕,並不會立即造成折斷與移位,但只要每一次運動稍微激烈一點,產生的疼痛可能會產生難以忍受的疼痛,且有可能在某一次的運動或訓練過程中產生斷裂的情形。

最早被提到的疲勞性骨折發生在1855年的普魯士軍隊裏,當時此一症狀發生在新兵的蹠骨上,被人們稱之為「行軍性骨折(march fracture)」。而近年來由於休閒和競技運動的人口劇增,以往只發生在新兵身上的疲勞性骨折也普遍地在一般人及運動員的身上出現。

🔎疲勞性骨折的生理機制
身體在接受運動訓練的時候,我們的肌肉為了應付訓練,會增加肌纖維的截面積讓肌肉肥大,以維持訓練的需求;骨骼也有類似的狀況,任何時刻骨的組成依照成骨細胞(osteoblast)與嗜骨細胞(osteoclast)兩者活動的配合,產生骨化(cossification)及再吸收(reabsorption),因此骨骼是一種動態平衡的組織,但是骨骼成長的時間比肌纖維成長肥大的時間需要來的更久。根據沃爾氏定律(Wolff’s Law),壓力會刺激骨骼重作的的過程,但若產生的壓力不是骨骼本身所能承受的,或是骨化重做的速度無法配合,就可能就會產生疲勞性骨折。

 

X420.jpg  

 

【骨頭的過勞-疲勞性骨折Part2】

🔍疲勞性骨折易發生部位及族群
疲勞性骨折最容易發生的部位為下肢骨骼(脛骨、跗骨、蹠骨、股骨、腓骨和種子骨),其次為腰椎、肋骨、肱骨、橈骨和尺骨。

不同的運動型態會引發不同位置的疲勞性骨折,例如:
🔸以跑為主要訓練的長跑和短跑:蹠骨、脛骨和腓骨
🔸常有跳躍動作的籃球和排球員:足部舟狀骨
🔸常有投擲和揮拍動作的運動:肱骨及肋骨
🔸舉重選手:肋骨,尤其是第一肋
🔸體操選手和舞者:腰椎
一般來說,較易發生疲勞性骨折的運動還是長跑

🔍疲勞性骨折的症狀
疲勞性骨折的症狀會在病症開始的二到三週內逐漸地顯現出來,並且和其他因過度使用所造成的慢性傷害的症狀很類似,但是疲勞性骨折的症狀會停留在同一處且較劇烈,若是位於較深處的構造,例如股骨,則疼痛可能會有擴散的情形;另外,雖然軟組織腫脹的情形並不明顯,特別是在活動之後有可能會發生。通常運動時或運動後會感到疼痛,休息後,疼痛會消失或減緩;患者偶爾也會突然出現急性疼痛的情形。

 

X421.jpg  

 

【骨頭的過勞-疲勞性骨折Part3】
🔎疲勞性骨折的確診
疲勞性骨折會在患部有壓痛點,或是已經癒合,會在患部摸到不平順硬硬的組織,就是骨痂。一般而言,會使用X-ray、Bone scan、CT、MRI等影像判別技術協助確診,而Bone scan(骨掃描)的準確性是當中最高的。
👉疲勞性骨折的治療與預防
治療上最重要的一點:一定要先有充分的休息!必須與醫生及治療師做高度的配合,減少會引起疼痛的活動。
較嚴重者可能需要開刀治療;較輕微者,急性期可以配合冰敷和輕微的按摩、#肌能系貼紮 來達到止痛消腫,後續也可以再做電療或雷射等相關物理治療來幫助消炎及止痛。
預防部分最重要的莫過於運動的劑量,透過專業人員的幫助,瞭解自身的能力及狀況,勿做過度的訓練,就能降低疲勞性骨折的發生。
這邊跟大家分享一篇關於消腫的貼紮方式,利用肌能系貼紮可減緩骨折所產生的瘀輕或疼痛唷

 

X422.jpg  

 

 

轉載自藍海嘿熊瘋運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