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燙傷的復健】
為何燒燙傷需要做復健
燒燙傷的皮膚,如果傷害的程度超過二度以上,不論有無植皮,都可能會有疤痕;而大面積的燒燙傷,經常會造成疤痕攣縮,進而造成肢體功能發生障礙,失去處理日常生活的能力。除此之外,因為深度的燒燙傷(含電燒傷),所造成的神經損傷、截肢、肢體變形、肌肉萎縮等問題,都需要持續的復健才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受傷後,不論後續有無再接受外科手術的治療,都應該要有持續復健的觀念;如果沒有接受手術,復健可以幫助功能的改善;如果在植皮或關節手術之後,更需要靠⋯⋯復健來維持手術的成果。
燒燙傷復健的原則
1.擺位的技巧
皮膚傷口癒合時,疤痕會繼續攣縮,而愈舒服的姿勢往往是愈容易產生攣縮的姿勢,所以擺位的基本原則,就是將肢體放在對抗疤痕攣縮的方向,並預防畸形的產生;這不僅在住院期間要注意,出院後仍需保持良好的擺位姿勢,直到疤痕成熟穩定為止。另外副木亦可以將肢體固定在抗攣縮的姿勢,但副木的使用需求與穿戴方式應聽從治療師的指示。以下為身體各部位的擺位原則:

(1)頸部有燒燙傷時的擺位
頸部不要左右偏轉,臉朝上,頸部前方如有燒燙傷時,不可墊枕頭,但可利用小毛巾捲成圓柱狀墊在背部,以保持頸部些微向後伸展的姿勢,但如有頭暈的症狀出現時,則背後不要墊小毛巾,必要時需就醫檢查頭暈的原因;

(2)肩關節有燒燙傷時的擺位
肩膀抬高與身體成90度,手掌心朝天花板;可將枕頭放置身體兩側;

(3)肘關節有燒燙傷時的擺位
原則上應保持完全伸直的姿勢,若只有手肘後面有燒燙傷時,可保持微彎的姿勢;

(4)手、腕關節有燒燙傷時的擺位
使用副木將手腕保持在手腕朝手背伸展30-40度,第2至5之掌指關節朝掌心彎曲45-70度,指間關節伸直,拇指保持在對掌的姿勢,拇指的指間關節應避免過度伸直,此姿勢類似手握杯子的姿勢;

(5)髖關節和膝關節的擺位
下肢放鬆時,容易呈現髖關節彎曲及外翻、膝關節彎曲的姿勢。因此正確的擺位是膝關節保持完全伸直,這個姿勢可藉由穿著膝關節伸直副木來達成。再於腿外側以捲起的毛巾或床單擋住腳向外翻轉;大腿內側或會陰部有燒燙傷時,兩腳需打開15至30度,可用大枕頭放在兩腳中間協助擺位

(6)踝關節
可利用副木讓腳板與小腿垂直成90度,若無副木可用,可將腳板頂床頭(或床尾)的床板或牆壁,腳趾頭朝天花板,使腳板與小腿垂直成90度;

平躺時,身體有燒燙傷的部位應照前述各關節的擺位姿勢;如有嚴重肢體腫脹的情形時,需用小枕頭或毛巾將各腫脹肢體的末端稍微墊高,以促進循環,減少腫脹,但手肘或膝蓋仍需微彎或完全伸直,且腳板與小腿仍需保持在90度。

2.運動的原則
燒燙傷復健運動的目的在維持正常關節活動度及伸展疤痕組織,以避免疤痕攣縮及關節硬化。
(1)住院期間
在燒燙傷後的初期,患者會感到傷口非常疼痛,但除了特定部位進行植皮手術後的五至七天外,都應接受醫護人員的指導做運動。運動可幫助受傷部位消腫,並維持良好的關節活動度,避免關節硬化,而影響癒後功能。
(2)出院後
若有需要,可就近尋求復健機構治療師的協助指導做復健運動,在手術後二至三個月起,疤痕攣縮的速度更加迅速,關節活動極易受限,此時更要有恆心地持續運動。復健運動的基本原則如下:
◎做伸展運動至最大角度而感到緊繃或疼痛時,要在此姿勢維持10~15秒,才有較佳的伸展效果,每個關節運動每回做15~20次,每日至少做3回;
◎燒燙傷後的皮膚較脆弱,易產生水泡或小傷口,但不應影響復健運動的執行
◎患者能自理的日常生活功能也應儘量自己動手,這是最佳的復健。
◎除了固定的復健運動以外,在日常生活中應特別注意正確的姿勢或擺位,並避免在疤痕緊縮的姿勢活動過久。

3.給燒燙傷兒童家長的話
兒童燒燙傷的復健治療原則,基本上與成人相同,但是因為小朋友本身無行為能力,需要家屬協助做復健,所以家屬的配合程度,往往是治療計畫是否有效執行及預期目標能否達到的最重要因素。家長要經常與治療師交互示範復健項目,在家中執行困難的部份也要反映給治療師,找出原因並適時修改計劃。另外不論疤痕成熟與否,皆可能會限制小孩的成長,所以需長期追蹤觀察,必要時需配合手術及術後復健治療,使小孩能正常的發育。

4.關於電燒傷的復健
由於電燒傷通常會伴隨神經的損傷或截肢的問題,所以此類病人的復健,除了前述的復健原則及運動外,可能還需做神經損傷後及截肢後的職能或物理治療,此部分可尋求職能治療師或物理治療師協助,做個別化的復健治療計劃。
 
X5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新達文西物理治療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